一】年,上博馆马馆长在日本人家里,看到丢失已久的中国大鼎。日本人开价一亿人民币,实在买不起。没想到一年后,转机来了。
这只大鼎中有两个字。其中一个是甲骨文”子“字,另一个字像个简笔画,好像一只头上长着硕大的角,张开大口,卷曲着后尾的龙形动物。
作为研究青铜器的泰斗,马馆长想起上世纪20年代,文物胜地的河南辉县出土了一尊商代青铜大鼎。因为体型巨大,制作精美,当时就轰动一时。
鼎内部铸有铭文“子龙”,因此被称为子龙鼎,这是中国最早带有“龙”字的青铜器。
可是,子龙鼎出土后不久,就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
此后80多年的时间里,只能从文献中查找到这座大鼎的蛛丝马迹,无论文物专家们怎么寻找,它都不见踪影。
马馆长乍见这只传说中子龙鼎,内心激荡不已。他立即向中国文物部门汇报:日本惊现失传的子龙鼎。
这件国之重器立即引起了重视,文物专家立即奔赴日本,与藏家商量购买事宜。
不料,日本人竟然开出了上亿人民币的天价。正当中国文物专家犹豫不决时,子龙鼎竟然又一次失去了踪影。
一年后,这只鼎出现在香港,被一位私人收藏家收入囊中。
文物专家们立即与香港收藏家联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香港收藏家同意低价万出售此鼎。
在异乡漂泊了80多年的子龙鼎,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
二】年,陕西华县农民殷思义家里的鸡这几天有些食欲不振,不爱吃食。殷思义觉得奇怪,难道捡来的鸡食盆出了问题?
这只鸡食盆是殷思义在犁地的时候挖出来的。它是个站立的肥硕雄鹰,双腿粗壮,双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稳定的三个支点。
雄鹰眼睛圆睁,嘴巴弯曲呈现锐利的勾状,看上去很有威仪。
第二年秋天,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师生们在陕西华县周围走访。他们在殷思义家里看到这个曾经的鸡食盆,征得主人同意后,师生们将陶器带走了。
经过专家的鉴定,这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它被命名为“陶鹰鼎”。
根据殷思义提供的线索,北大师生们对陶鹰鼎出土的地点进行了挖掘。在这里发现了一座距今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可惜墓主人的身份无法确定。
这件陶鹰鼎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悄悄传递着远古生活的秘密。
鹰的造型在仰韶文化时期并不常见,墓地主人很可能是拥有比较高的身份地位的部落首领。
陶鹰鼎的出现,说明当时的部落中,有一部分人掌握了特权,并且在权力之下拥有了陶鹰鼎这样的奢侈品。
社会逐渐由此分化出了统治阶级,人类的文明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陶鹰鼎的历史价值独一无二。
先祖们凭借卓越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手工艺,烧制出了这样一件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完美陶器,真是太了不起了!
三】19岁的万历皇帝给母亲请安时,偶遇16岁的小宫女王氏,一时兴起,临幸了她。没想到王氏就怀上了孩子。
可是,万历嫌弃宫女身份低,对她十分厌弃。王氏生下皇长子朱常洛后,儿子被太后带走抚养,她的处境更加糟糕。
随着朱常洛的长大,皇位之争日益激烈。王氏日日担心儿子,哭瞎了双眼。
王氏去世后,万历皇帝没有按照礼制安葬她,甚至连一件像样的随葬品都没有。
儿子继位后,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撒手人寰。孙子朱由校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祖母的棺椁迁出,与万历皇帝、皇后合葬在了定陵。
年,定陵的地宫入口被发现,沉睡在地下的一帝二后遭遇了浩劫。
万历皇帝墓室中存在着大量的珍贵文物。因为保存不善,迅速风化摧毁。
皇后的绝美凤冠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重见天日。
凤冠做工极其精巧,内部用漆竹丝做成圆框,凤冠上以龙凤饰件为主。
龙是镂空金丝焊成,凤用点翠工艺,颜色艳丽。凤冠上的宝石、珍珠无数。璀璨绚丽,夺人眼目。
这些凤冠,王氏生前从未戴过。她所要的只是一丝温暖和关心,可这些寄托在冰冷饰品上的温情来得太迟了点儿。
四】年,李建安听说村里竹园附近发现了不少红色陶片。他急忙赶往现场,挖出13个陶器,清理时,赫然发现陶器里装的竟然是灰土和人骨!
李建安把这些陶器搬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细细地端详了起来。这些陶器以青、红两色为主,有一个陶器上面绘有图案。
陶器总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上面画的是一只全身灰白,胖嘟嘟的大眼睛鹳鸟。长嘴短尾,挺直站立,口中叼着一条大鱼。
鱼旁一柄石斧上有一个“X”形标记,看上去像某个部落的徽记。
这个鹳鱼石斧图,虽寥寥几笔看似简单,却隐隐约约透出远古的神秘。
出土陶器的遗址被命名为“河南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李建安发现的这个“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用来埋葬死人的棺材,这种埋葬死人的方法叫做“瓮棺葬”。怪不得李建安曾经在陶缸中发现很多人骨。
古人认为人的血肉之躯属于人间。因此,人死后,往往会让他们血肉腐朽,再将骨头收集起来进行安葬。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上面的这幅画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
它开创了中国画的先河,画上所有艺术形象都取决于远古人的真实生活。让我们能够透过这幅画和陶缸一窥先人生活的痕迹。
五】年,内蒙赤峰市农民张凤祥种地时,突然挖出了一个黑乎乎的钩子。他在钩子上绑了麻绳,给弟弟拖着玩。几天后,铁钩子竟然变得光滑,对着阳光一看,透出隐隐的光泽。
张玉祥心下惊喜,心想这可不是铁的,应该是玉的吧?没准这是一件什么古物。于是,张玉祥带着这个东西到了县文化馆。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看不出这是个什么东西。不过看上去有些年头,又是玉石,工作人员用30元征集了这件东西,将它分类为普通文物,随手锁在了箱子里。
年,辽宁省牛河梁地区发现了一座年前的古墓,引人注目的是,墓主人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
经过考古专家的确认,这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一时考古界非常轰动。
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突然想起那件锁在箱子里的玉器,他马上取出玉器,带上它去了北京。
经过著名考古专家苏秉琦仔细鉴定后,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年以前,由红山人精心制作的、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这只玉雕龙碧绿晶莹,高26厘米,重克,龙的身体,猪的鼻子。身体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被命名为C形玉雕龙。
玉龙可能是氏族图腾,也可能是专用的随葬品。历经年沧桑岁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年,淮军将领刘铭传率部攻入太平军的护王府。夜间,刘铭传正要入睡,万籁俱寂之中突然传来金属叩击声。
他顺着声音走过去,来到了马厩里。两匹战马正在吃草,笼头铁环与马槽碰撞,发出“叮当叮当”的声响。
刘铭传很好奇,叫人将马槽取出洗刷干净。
原来这是一个铜盘,长.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3千克。
铜盘上面有饕餮衔环,云龙纹理,盘底刻有铭文字。铜盘极重。需要在两侧的衔环上套上绳索,由几个壮汉一起用力才能挪动。
刘铭传请来专家考证铭文,原来此盘名为“虢季子白盘”,西周时所铸造,堪称旷世奇珍。
“虢”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虢季子白在西周的历史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贵族,以骁勇善战闻名。铜盘上的铭文记录了一场战斗。
年,美国一个收藏家委托代理人找到了刘铭传的第四代传人刘肃曾,愿意出价两黄金购买此盘,并且还答应将刘家全家迁往美国生活。
刘肃曾一口拒绝:“此盘为祖先遗物,传国之宝,我绝对不会把它卖给外国人的。”
抗日战争时期,刘肃曾担心铜盘落入日本人手中,将铜盘埋入地下,并在上面种了一棵大树。
年,新中国成立。刘肃曾挖出了深埋在地下的铜盘,捐献给了人民政府。
虢季子白盘,是用来洗浴的器具。它最珍贵之处,在于盘内底部铸刻的字铭文。这些铭文被后人赞为青铜器上的“史诗”,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鉴赏价值。
七】年,湖南宁乡县,腰垦荒种地的三兄弟挖出一个墨绿色、带有4只卷角羊头的方形器物后。他们用工具敲打,不小心竟将器物的口沿敲掉了手掌心大小的一块碎片。
文物贩子闻风赶到三兄弟的家里,开价块大洋,收购了这件器物。
在卖掉这块宝贝时,三兄弟将那块敲下来的碎片留了下来,想做个纪念。
这件宝物被文物贩子拿到后,打算转手大赚一笔。没想到这个消息被长沙政府知道了,为了防止文物流失到国外,政府出面,将四羊方尊没收了。
日军进攻长沙时,政府决定将一批珍贵文物和资产转移到沅陵。
没想到在运送半路,车队遭到了日机轰炸。运送四羊方尊的车辆不幸中弹,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
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
年,木箱内的碎片被找了出来。两年后,四羊方尊修复成功。可是,尊口始终缺了一块残片。
三兄弟听闻此事,将手中的那块留作纪念的残片上交国家。
四羊方尊终于得以再现年前的瑰丽身影。
四羊方尊是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中排名第三的珍贵文物。
因为它造型精美,端庄典雅,铸造工艺高超,而且具有非常吉祥的寓意,因此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