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饰品 >> 饰品前景 >> 正文 >> 正文

耳坠金环穿瑟瑟我国古代的耳饰文化

来源:饰品 时间:2023/5/17

耳饰是我国中古时代首饰中的一个门类。“饰”,《说文·巾部》:“饰,襐饰。”也就是,饰品、饰物的意思。古代首饰大致有头饰、面饰、耳饰、颈饰、臂饰、手饰、足饰、腰饰等几大类,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几大首饰之中的耳饰。

我们所熟悉的五代·欧阳炯《花间集》之《南乡子》有:“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在优伶娼妓等人中,才会有穿戴耳饰的现象。那么在其他的朝代呢?耳饰是在怎样的人群中流行的呢?

耳饰的起源应是伴随着穿耳的风俗。关于穿耳,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鐻”。在《三国志·吴志》中诸葛恪曰:“母之于女,恩爱至矣,穿耳附珠,何伤于仁。”明朝时期田艺蘅在《留清日札》中记:“女子穿耳,带以耳环,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

据考古发现,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了一个男玉人,除了带有许多手镯之外,它的两只耳朵都有穿孔;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了一个陶塑的女生头像,它的耳朵也有穿孔,据考古工作者研究,此物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遗物,至今已有年历史;甘肃礼县高寺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土人,甘肃秦安寺嘴村出土的人头造型器口陶瓶等,它们耳朵的耳垂部位都有穿孔。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懂得用耳饰来装扮自己。

同时,在原始社会那落后的生活条件下,动物皮毛、植物花卉应是最易得的装饰品,人们可以用其做各种首饰,那做耳饰也必定是合理的。由于动物皮毛和花卉植物并不容易保存下来,所以说不可能找到其踪迹。

所以可以说,至少在新石器时代,耳饰已经出现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没有成熟的冶金技术下,当时的耳饰主要是玉石质的(如玉玦、耳珰、耳坠),也有骨质的,这也是新石器时期出土的耳饰实物。

耳饰的流行与一个朝代的社会文化、社会思潮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作为首饰的一个门类,在历史上的兴衰起伏是所有首饰中最大的。耳饰在中国中古时代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线索,一个是少数民族的耳饰发展,一个是正统王朝的耳饰发展,这里主要概括的是正统王朝时期的耳饰发展概况。

耳饰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到先秦时期为一阶段,先秦至唐代为一阶段,宋代至明清时期为一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耳饰有明显的兴衰起伏。

原始社会时期,出土最多的就是玉玦,其他的耳饰还有耳珰(也叫耳拴、耳塞)、耳坠。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玉玦大多都是的在墓主人的耳朵旁边发现的,而且出土数量较大,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发现玉玦并不仅仅是女性的饰物,成年男性还有儿童也可以佩戴这样的耳饰,可见玉玦的使用在当时是不分男女、不分长幼的。佩戴玉玦应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行为,玉玦也应是当时简单易得的耳饰品。

耳珰,它的出现比玉玦的出现时代较晚一些,它的出土数量也是较少的。《说文·玉部》:“珰,华饰也。”可见珰是一种较为华贵的耳饰。所以说,佩戴耳珰的应是一些地位较高的人。耳坠,出土较少。其形制与现代的耳坠是有所不同的,但原理还是一样的,都是将饰物垂于耳朵下面。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当时不可能有成熟的冶金技术,所以当时的耳坠应是将小坠子钻孔用绳子穿过拴在耳洞上的,而不是像现在的耳坠直接穿穿插在耳洞上。

原始时期的这三种耳饰,通过玉玦可以了解到当时耳饰的佩戴是普遍的流行的;通过耳珰可以发现在当时的而是佩戴中是有等级之分的,不同等级的人群佩戴耳饰的形制是有所不同的;通过耳坠我们可以知道原始社会时期的耳饰不仅仅仅是玉玦、耳珰,其造型也是丰富多样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更加“文明化”,穿耳的习俗便成为了奴隶的象征,穿耳也成为了一种刑罚方式(主要是男性)。在《左传》中记载“鞭七人,贯三人耳。”由此可知,穿耳从先秦时期开始,便不再在汉族人群中流行,而且对于男性还成为一种耻辱。

周代以后,各种学术思想不断出现,对妇女穿耳而饰的习俗进行了理论上的对抗与反对。道家老庄认为“全德全行”才是女性的美,穿耳会影响全形,并不会使得女生变得美丽,而且失去了自然美;《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对于父母授予的身体,子女怎能任意毁伤呢?这是不孝的第一条。

这些理论都明确的反对穿耳,但依然有不同的观念。三国时期的《三国志·吴志》中诸葛恪曰:“母之于女,恩爱至矣,穿耳附珠,何伤于仁。”母亲对于女儿的疼爱,必不会因为给女儿带了耳饰而受到影响。但这根本不会影响到“传统文化”的潮流。秦汉时期的皇后、妃嫔皆不穿耳,而士族女子却必须穿耳,穿耳与否成了区别贵贱的标记。六朝时期,汉族妇女也不穿耳。

唐朝时期由于女性地位的提高、社会风气的开放,甚至废止了穿耳的习俗。对于耳饰,人们不再穿耳;但对于美观,人们依然在追求,于是在不能穿耳进行装饰的情况下,智慧的人民想出了一个办法:男子戴瑱,女子戴簪。因为充耳是塞于耳朵,可以减少倾听的机会,簪子垂于耳旁,敲打耳朵。于是便给其赋予了“以戒妄听,谨慎自重”的寓意。故,在先秦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由于礼制思想的兴起与不断发展,注重身体的全形,穿戴耳饰并不流行,同时出现了瑱这种特殊的礼仪耳饰。

宋明时期是耳饰被汉族人民普遍接受的时代。宋代不仅普通妇女须佩戴耳饰,宫中的皇后、妃嫔也都穿耳戴饰,耳饰一改之前的衰败之势,迅速风靡整个中原地区。宋朝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市井生活繁荣,促进了耳饰的样式以及纹饰的丰富多彩。而后辽金元明清的耳饰都在宋代耳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并具有自己朝代独特的风格以及社会文化。

撰稿/素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