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饰品 >> 饰品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什么是翡翠的地很多人都云里雾里

来源:饰品 时间:2025/1/19

上期分享什么是糯化的时候,提到了种跟地,我有料想到会把翠友们给绕晕,但没想到会是这么多。很多翠友私信我,我摘取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毛毛,你就是我学习翡翠知识路上的绊脚石”、“毛毛,你赔我精神损失费,大半夜我看了好几遍都没弄懂”,个别翠友甚至说我装神弄鬼,就差没开骂,我也是哭笑不得。对此,我早有准备,这不,我又来霍霍你们了。

高冰玻璃底翡翠手镯

玻璃种就玻璃种,玻璃地又是什么鬼?冰种是不是冰地?冰种水地、冰种化地,又是什么概念?很多翠友,翡翠的种还没搞明白,现在又来一个莫名其妙的地,这下好了,更是云里雾里。

究竟本质,种和地都是描述翡翠的质地,为什么要用两个术语去区分,是不是多此一举呢?翡翠的地到底是个什么玩意?种和地又有什么区别?在翡翠圈,豆种、糯种、冰种、玻璃种四大种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你要说翡翠的地,估计很多人一头雾水。

高冰晴底翡翠手镯

简而言之,翡翠的地又称底、底张。但凡懂点翡翠,多少听说过底灰、底干等描述,这就是对翡翠底子的评价。由此可见,翡翠的种和地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种倾向于翡翠的质地结构,多体现的是微观构造,比如我们常说的种老、种嫩,描述的是翡翠内部晶体颗粒的大小以及致密程度。

而地更倾向于翡翠的整体特征,多体现的是整体评价。比如我们常说的底灰、底干,描述的是翡翠饰品呈现的一种直观感受,是主观的审美标准。

冰种化地翡翠手镯

翡翠的地是除去绿色以外,种质、水头、光泽、净度以及浅基色的综合体现。打个比方,如果翡翠是布匹,地就相当于材质,可以是棉麻、涤纶、丝绸等,但不涉及上面印染的颜色。如果材质不好,印染再好的花纹,价值也不会太高。

对于翡翠的价值,如果底子不好,再好的绿色,品质的上限也不会太高。如果有好的底子,就算没有绿,价值也不会太低。换句话说,翡翠的种和地描述翡翠品质的角度不同,种侧重就从内部出发描述细微质地,如肉粗、肉细。而地侧重从外部出发,描述整体表现,如底灰、底干,种只是衡量底的其中一个维度,种好不意味着底就好,但是种差的翡翠底子一定差。

豆种满绿,是不是有种干巴巴的感觉?

评价翡翠的底的优劣是多维度的综合体现,是主观的审美标准,没有量化的标准。常言道五官端正,虽然这五种器官各有各的标准,但只有五官协调自然、比例完美,才符合五官端正的标准,才能赏心悦目。

翡翠亦然,如果翡翠的绿色是主体,那么底子就是绿色的载体,底子好的翡翠,更衬托绿色的娇艳和灵动,反之,底子差的翡翠,绿色再好也体现不出绿色的价值。所以在翡翠行业内,有着“论玉必论底”一说。言外之意,在选购翡翠时,底在色先,毕竟底子太差,颜色的价值必然不高。

糯种翡翠手镯,底子是不是灰蒙蒙的?

那如何判断翡翠的底的优劣呢?最核心的因素还是翡翠的种质和水头,再结合光泽、净度和基础色来判断,翡翠的晶粒越细密紧致,透明度越高,则底子越好。光泽就是翡翠的光感,是光线在翡翠内部折射、散射、反射所呈现出的光学效应。净度就是肉质的纯净度,裂、纹、棉、脏、杂等越少越好。基础色则是除去绿色以外的底色,以明媚不灰、色匀不杂乱为佳。

某翠友在某知名珠宝店买的......

翡翠的种和地切记不要混为一谈,我们常说的油青种、芙蓉种、金丝种、干青种、龙石种等等是某一类特定质地的翡翠,也可以指翡翠的地的外在描述。翡翠的地是翡翠观赏性,审美性的综合指标。

基于《形象翡翠学》,比如玻璃地、冰地、水地、蛋青地、瓷地、马牙地、干青地、狗屎地等等,五花八门,别说买家听不懂,行家也未必能记全。而且也没有量化的标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多用底子粗、底子灰、底子脏来形容,通俗易懂。

冰种翡翠手镯,底子嘛,一言难尽

总而言之,翡翠的地是判断翡翠品质的一个维度,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可否认,在数据上确实没有量化的标准,而行业标准是为市场服务的,当标准混乱,就会失去权威性。所以也不必过多纠结到底是什么地,只要能清楚他的判断标准,直接化繁为简,看能符合自己的审美,细腻温润、干净清爽的底子必然不会差。

照例留个作业,来探讨一下这手镯的底子

不少人说翡翠的水很深,但至少判断翡翠品质的高低这个标准还是挺简单的,没必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你们说呢?

我是毛毛,一个玩翡翠必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