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饰品 >> 饰品发展 >> 正文 >> 正文

你有质疑过外界评价吗

来源:饰品 时间:2023/8/6

我们总是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于是在社会的发展中被迫随波逐流。

天性的安全感使我们需要将自己融入群体,以便以一种群体效应更好的生存,捆起来的筷子比一根筷子更坚固。

所以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很在乎外界对他的评价,赞美的评价让他内心产生满足,因为这意味着他在群体中是优秀的。

如果外界对他是嘲笑的,就会发自内心怀疑自己,是否群体将他遗弃了。

如果你很在乎外界的声音,不妨先了解下什么是外界,再决定要不要听他的。

一、活出人性的意义

在《佛学》的介绍中,人与物体都不是真实存在的,物质构成了物体,得出了形,形也可随着物质转化为无。

外界是什么?

外界就是除去自我之外的一切物质,包括花草树木,人与动物,空气与细菌等等。

自私的基因里说,人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基因繁衍下去,于是生来就有种对自己负责的天性。

为什么要听外界声音?

因为我们为了让基因得到延续,需要外界的支持,一颗种子落在地下,为了生存需要不断往下扎根寻找水源,为了长大需要与阳光发生光合作用。

我们的快乐来源,很大原因就是自身的基因变得更优秀了,如果基因是差的,人就会一直活在低层次的生活中。

在这个层次的人,会有一种强制的动力想将短板补缺,于是想要得到的物质就会越多。

佛学里讲欲,人一旦有了贪欲,是很痛苦的,因为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短板也不可能完全弥补。

所以人有一种永不满足的需要,这种需要又驱使着人们不断的吸取外界资源,听取外界评价,这有助于让他们更好的生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有益的。

一颗种子落在岩浆表层,越往下扎根越快消亡,所以对外界的评价我们得区分出,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例如一个人发高烧,好的评价是让你快去看医生,而不是多喝热水,因为看医生更利于生存。

坏的评价通常是那些指指点点,不经过假设的意见。

例如孩子学习不好,他们就会让你送孩子去补习班,教孩子抄作业,从来不在底层原因上思考。

坏的评价会根据以往的数据来做出判断,最常见的就是经验之谈。

做任何事情,总有人用真实的数据来强迫你规避风险,这样的评价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教育文化从旧时代开始就形成听话的模式。

大人教成长,老师教知识,企业教规矩,我们为什么会这么看重外界的评价。

在心智上,容易获取的东西都是即时满足的,既然这样做能得到外界的欣赏,我们为何还要做不受待见,违背群体的事情呢?

原因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不同,太多人在社会的影响下,变得更加积极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种思考其实有误,其实大部分人思考的只是人性的意义,怎么让基因更好的延续下去。

人生这东西很空泛,没人能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但是他们知道通过什么努力能让自己活下去,或者活得更好。

所以外界的评价是必要听的,但不是充分必要理由,因为听他人意见是一种生存方式。

但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无论是信息还是思想都发生太多改变,不同于旧时。

群体抱团成为了人们拥抱变化的根基,人们与自己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社会人群缺乏对真实数据合理的假设。

人们对自己变得陌生,才会更倾向于听取外界评价。

我认为认识自己比听取外界评价更重要,现实有更好的环境让人发挥个性,想要实现人性的意义,就得先知道自己是颗什么种子。

才好往下扎根,往上索取,判断什么物质对自己有益,也就知道外界评价该不该听了。

二、乱不是重点,管才是

你知道,为什么大人都热衷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除了少部分训练过的人,其他人都被一种叫熵增定律的怪圈困住了,意思就是即使一样东西你不去动,时间长了也会发生混乱。

化妆台上的装饰品,书桌上的文具,不按时整理就会乱糟糟的。

外界评价实质上也有整理的一部分,他们只是希望用评价的行为来整理自身的逻辑,好让思想不再熵增。

就某个人或某件事来讲,不详细深入了解前因后果,就给出评价和意见的人,不过是乱糟糟的经验碎片。

一旦事情有其他变化,他们又会给出不同的评价和另一些经验碎片。

以锤子手机来说,一开始外界说它外形不行,后面又说性价比不行,再到现在老罗还清债务,宣布回归科技行业,外界又觉得行了。

外界是没有人管的,所以一直在熵增一直在混乱。

只听随外界评价的人永远找不到想要的答案,正是因为外界是一直变的,今天还合理的建议到明天就会有更多合理的意见出现。

这些人也被称为“没有主见”,因为他们只会看到结果,不能看到导致结果的本质。

意见是结果,怎么样达成目的是本质,乱是结果,怎么整理乱是本质。

古人给了我们一句话“以不变应万变”,正是因为外界一直在变,所以我们更加要保持不变。

不是不改变,而是可以应万变。

人类不变的是基因,每个生物体生来就有,但是自身的基因想要留存下来,就必须经过竞争的选拔,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就像旧时猿人一样,需要拿着一根大棒子,避开同类的争抢将母猿敲晕带回山洞。

回到现在,国家也不会给你分配对象,想要繁殖就要经过社会竞争,条件越差的人越难找到对象。

所以不变应该是将自身的基因提升一个层次,以便可以应对外界的变化,这就需要人们先要整理自身的混乱,将优秀的基因留在世上。

留下来的自然是精英,自然界的动物为了捕杀猎物,就会诱导猎物进入猎杀范围,以便更好的捕杀。

现代的猎杀不在身体上,而是在思想上,外界一样会给出很多评价和意见,去引导猎物做出相应的行为,这样能让他们更好的控制。

就像资本就设计了很多的规则,让更多资源无形都倾向于富人家庭。

我们最需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欲望,要知道,想要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别人设计好让你去达到的。

管理好欲望就是超越的捷径,找到真正想要的东西,才不会让任何外界信息乱了自己。

因为"乱"是必然的,必然发生的东西不会是重点,能解决乱才是,所以我们更需要“管”。

三、拿住,这是你的了

有手的人,拿东西自然很顺手,身体素质好的人,地震都比别人跑得快。

要想握东西,就得学会用手。同样的,想要得到某样物品,亦需要有握住的介质。

就是说:自己不行,什么都不属于你,自己行了,其他东西也会奔你而来。

自己行,是讲一种实质上的提升,就是在延迟满足一段时间后,就会涌现出一种显而易见的改变,这时人是有一种"自我"的视角存在的。

在我初学写作的时候,也是跟着教程一步步操作,甚至连文案的标题,都是教学视频教的。

我想学文案的都了解过,"标题上加数字表现更直观",这样的教学,现实中也很多文案运用得很好。

经数据显示,用数字表达观点更加令人信服,用来做标题效果也更好,只是这样缺乏了一种自我表达,这样的标题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自我的表达还不够,极致的自我就是自闭症,将自己封锁在内心出不来,这样表达出来的内容虽有内涵,但也难以找到欣赏的人。

所以我们在这个前提下,仍需要加入外界的无我视角,无我是禅的智慧。

也就是我看到的即是外界看到的,外界看到的也是我所看到的。

结合这2种视角,就有了提供价值的机会,对于企业而言,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工器,企业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存在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上,也就是经常说的,凡事要有个度。

但在现在,面对外界竞争的激烈,大多数都把握不好度,处于一个无我大于自我的情况。

企业太过信任消费者说的话,个人轻易外界的评价。

本来想要研发一样产品,通过消费者调查后,觉得没市场就放弃了;

本来想做一番事业,经过别人的劝告后,就决定不做了;

这些都是自我失衡的表现,这种现象在当今尤为常见,信息的碎片化加快了这种思想演变。

做很多事情都很容易找到参考值,一旦参考对象是失败的,人们就会放弃这种想法。

抛弃自我的外部,就像船上的指南针,他只能向你指明方向,但船怎么走还得靠自身的划桨技术,只有浆没有方向的人也只会原地打转。

在外界评价占据流量的时代,我认为人们应该补上一种冲劲的行为,以10分满分来讲述。

假设自我占3成,外界占7成,就应该多点听自己的,多提升自己不必太过理会外界。

假设自我占7成,外界占3成,则需要多去看看别人的做法,免得内部视角占据自身,陷入固化。

怎么判断自己在哪个分段,就看你被外界评价后的反应就知道了。

想要摘树上的果子,第一反应不是听自己的还是听别人的,而是先伸出手,有时理性并不能让你做出正确的行为。

当你做了并且感到有趣的时候,再发挥理性也不迟。

伸出手,你就离果子更近了。

拿住,这是你的了!

文章已结束,此时关上手机,安静让自己思考3分钟,思考得认知,实践得真知。

总结一下

今天说了几个内容,大家可以一起复盘反思一下,毕竟反思是提高能力的好方法,没有反思就没有提升。

1、想太多人生的意义没有用,我们可能想要的只是人性的意义,如何让自己过得快乐,变得优秀,将基因传递下去。

2、外界是一直混乱的,因此也一直在变,你无法将眼睛放在外面,只有先管理好自己,才能适应变化。

3、只有自己行了,才有自我的视角,再加上外界无我的视角,就有了提供价值的机会,否则是找不到方向的。

最后补充,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记得做输出,不要只输入过过脑瘾,这里的输出就是思考后的行动,唯有行为,才有改变。

说明:文中段落和图片有引用,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作者,我会立即删除,以表歉意。

阅读不会徒劳无功,要么增加新观点,要么增强原理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