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又名约指、指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世界古代文献之一的《圣经》,在《创世纪》篇中就提到埃及法老将自己手上的图章戒指摘下戴在大臣约瑟的手上,授权他治理全国。在《旧约全书》里,记录了三千多年前的巴比伦女子已经用戒指作为装饰品。我国戒指的起源,传说是在殷商末年。《物源》记载说:“纣作翠翘、金钿、指环。”商纣王在我国历史上向来以荒淫著称,后人将许多奢侈装饰品说成是他所制,因而此说法存疑,但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推知殷商时期我国就已经有戒指存在了。戒指的制作材料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古埃及曾先后用贝壳、青铜、黄金、白银、软玉石和紫水晶等制作戒指。我国汉代以前戒指的制作以铜为主,银次之,到了晋代出现了金戒指。唐代有翡翠戒和玛瑙戒。罗马建国之时,意大利西北部的伊特拉斯坎人开始戴金镶宝石戒指。十八世纪,研磨成各种美丽的多面形的钻石戒指占了主要地位。进入十九世纪,由于人造宝石开始大量生产,宝石戒指逐渐形成了大众化的装饰品。如今戒指的制作工艺日益精巧,形式多种多样,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佩戴戒指的风俗各不相同在古代一些国家里,人们戴戒指的以多为尊,以多为美。古埃及十八王朝的君王,两手共戴12枚戒指,右手3枚,左手9枚。当时,人们认为左手是具有戴戒指资格的手,还把左手中指称为“指环指”。平民百姓因为地位低微,即使能佩戴戒指,一般只戴在左手中指上。罗马帝国时代却有所不同,奴隶主男女除两手的中指外,其他八个指头都戴着戒指,甚至每个手指关节上分别有两枚戒指。中指不戴戒指的习俗一直保持到十六世纪。瑞典是最酷爱戴戒指的国度。每一种行业,每一个家庭都有特定的戒指。比如,中学教师戴的是一片橡树叶形状的戒指,木匠的是一束刺槐叶交织着一柄斧头和一个十字架。油漆匠的是一个桂冠。而一个普通的瑞典人,各个手指上戴的戒指所代表的意义也是有区别的:食指上戴的代表家族,中指戴的代表行业,无名指上戴的则是订婚或结婚的纪念戒指。把戒指作为订婚或结婚的纪念品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青年男女把戒指作为恪守信约的信物。因为戒指轻便易携,特别是它制成圆圈连接在一起而没有裂缝,意味着圆满和永久。在这个意义上,男女双方订婚、结婚时交换戒指并留作纪念品的风气就逐渐形成了。在公元一世纪,订婚戒指只是不加装饰的小铁环而已。以后才慢慢出现了用金制作的戒指。戴金戒指最初是古罗马执政官或元老所享有的特权,非平民百姓所能享用。后来罗马法律逐渐放松,普通人才开始拥有佩戴以金为材料制成的结婚戒指的自由。当时有一位学者说过:“金代表高贵和永不变质,因此金戒指也就代表结婚双方的慷慨、诚恳和永恒。"自此,结婚以金戒指为纪念品的风俗便流传各地并延续至今。在结婚仪式上对婚戒加以祝福的习俗始于十一世纪十一世纪起,把婚戒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的习俗开始出现。据说人们相信无名指的神经直通心脏,因而爱是发自真心的。若订婚、结婚戒指两者一起佩戴,一般习惯把结婚戒指在内侧,因为它是正式的,而把订婚戒戴在手指的外侧。在我国,把戒指作为婚姻标志的风俗,据说是东晋以后才从西域传入。《晋书·西域传》记载:大宛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我国古代对戒指的使用,原来只限于朝廷。《五经要义》和《己非斋杂录》里均记有“后妃群妾进御(指帝王与之同房),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示进退之法。”后妃当御的,在左手戴上银戒指,已御的,就把戒指戴到右手上;若月经来潮,则需戴上金戒指,以此作为进御及避忌之符号。金戒指,谐音为“经戒止”,意即经期应戒止性生活。在封建帝王面前要避免月经一类“秽词”,后妃戴戒指给帝王以暗示之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后妃手戴“经戒止”时,帝王自然就心领神会了。古往今来,戒指除一般用作装饰品和纪念品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在古代,它曾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古埃及、希腊等尤为如此。当时的文书、法令上须用君王的图章戒指加盖上印记方能生效。法国十世纪的卡佩王朝,历代国王都有自己的图章戒指。曾统治过从印度到埃塞俄比亚个州的亚哈隋鲁王,在以王的名义送给各地臣民的信中,均用其戒指在上面打上印记。戒指曾作为杀人的凶器和自尽的武器在战争频繁的古罗马社会,有人受到毒蛇毒牙的启发,在戒指雕刻的图案中装上带弹簧的毒针,一按就能弹出。当与对方握手时,就把毒针弹出以刺死敌人。若用作自尽武器,则在戒指面上做成凹陷,内藏剧毒药物,在情况紧急时就咬破上面的薄箔吞下毒药自杀。此法后来还成了近代特务常用的自杀手法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