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盘了盘“全域静态管理”时期的支出,环比上月下降超过90%。基本上除了食品原材料,已经没有支出项了。刚开始心头窃喜,心想我这种大手大脚之人,每天即不用出家门,还能存的下来钱;后来细看了一下减掉的支出,又笑不出来。
一
减掉最大额的支出,是出行。
我和于某某自从去年从南京各赴新工作以来,一直是异地婚姻。我在上海她在杭州,但每周末必互相奔赴见面,有时也会相约南京,打扫房子,探望朋友。此外长辈独居苏北县城,每个季度也会回家看看。时间匆忙,高铁+打车费用确实不少。
但我们在旅途和在新城市里发现了很多新的美好。从外滩到西湖,从星空艺术展到野生动物世界,我们走过了很多以前书中才有的景色,看到了很多电影里才有的人和人生。
频繁地奔波很累,也很精彩。失去精彩的旅程,我很孤单。
二
减掉的第二大项,是餐饮。
寻找好吃的馆子,是我和于某某的共同爱好。我不算美食家,寻找的范围也局限在火锅、烧烤、新疆菜等寥寥几类。寻到一家合口味的馆子,往往会光顾很久。在南京时钟爱王子牛蛙和贵州黄牛肉火锅,到上海爱上南京西路的一家“醉东北”烧烤,在著名美食荒漠杭州寻觅良久,仍没有能和前述几家相提媲美之饭店,但对探店活动乐此不疲。
食物是我认识一个城市的地标,能带给人最亲切、最基础的归属感。失去对美食的探寻,我很难过。
三
减掉的第三大项,是购物。
以前没发现,我作为基本不网购的人,每个月居然也会零零碎碎买这么多东西。换季的衣服,好看的皮肤,街头闲逛时顺手买的饰品,还有几本大部头的书。的确,都不是必需品。什么衣服都是穿,原皮英雄也好看;饰品是一时心血来潮,书嘛,关于星空关于哲学好像很厉害,但大多数不是也没看?
但这些零碎,都是生活情趣,是我对这个世界好奇心的外现。失去对美的探索,我感到很遗憾。
原来我所减掉的支出,都是我之前幸福的源泉。
都说互联网加班多,异地恋相处难,这些我都有深刻体验。周五下班趟过晚高峰,9点坐高铁11点到家;周一早晨5点半起床,披星戴月再赶赴车站。我还知道即便如此,生活中比我们更艰辛、比我们责任更重的人们,还有很多。此前看《流调中最辛苦的人》看湿了眼眶,此刻也有很多人,为孩子的下一顿奶粉、为长辈的下一瓶药努力工作,即便自己独自漂泊异乡,衣食寒酸。
大多数人并不怕过艰苦的生活,对愿意忍受艰苦也要求变的人来说,艰苦只是他们改变的必经之路,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再也不去规划一个更好的人生。
4月的上海迎来了雨季,今晚又是一片狂风呼啸雨打窗台。希望明天一觉醒来,已经万物生长,雨过天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