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饰品 >> 饰品市场 >> 正文 >> 正文

剑王朝,了解春秋战国的剑,有哪些剑巴

来源:饰品 时间:2023/1/31

导语:看《剑王朝》,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都有哪些剑,为何如此好剑?巴蜀柳叶剑、百越之剑,尚武精神、好剑之风,养士之风

最近火爆荧屏的古装武侠剧《剑王朝》将春秋战国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剑王朝》虽然是完全架空历史而虚构的情景,但小说的时代背景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准确地来说,应该是战国末期。

与原著相比,修改最大的莫过于国家的名字了,剧中出现的蘅国、烈国、千国、贤国、离国、默国、惠国、分别对应的国家是:秦国(蘅国原型)、赵国(烈国原型)、楚国(贤国原型),齐国(默国原型),燕国(离国原型),惠国(韩国),魏国(千国原型)秦国相续灭了韩国、赵国、魏国,相对应的就是影视剧中的惠国、烈国、千国。

《剑王朝》顾名思义,就是以“剑”说话的时代,在诸侯国争霸战争中,将江湖恩怨,朝政权力纷争,个人爱恩情仇,完美地融合到故事情节中去,同时也渗透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侠义”精神。

《剑王朝》中,都出现哪些剑呢?在《剑王朝》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剑,长孙浅雪所持的九幽冥王剑,赵四拥有的赤红火剑,夜策冷持有的秋水剑,薛忘虚的白玉长剑,叶甄的星火彗尾剑,以及丁宁最初用的末花残剑等等。它们削铁如泥,拥有灵气能人剑合一,还能配合主人修炼真元。当然,这些剑都被小说虚构夸大,那么现实的历史中,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剑呢?

借助《剑王朝》,跟随笔者来了解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剑文化吧,我们先来了解下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周朝式微,周天子控制能力一落千丈,在各诸侯国争霸过程中,先后出现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等五位霸主,后来又有吴王夫差以及越王勾践的强大崛起;当三家分晋后,晋国一分为三,分为韩国、魏国、赵国,加上燕国、秦国、齐国、楚国、形成七雄鼎立的局面。

为了能够称霸中原完成统一大业,七国不断通过兼并战争,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实力,对内励精图治,通过招贤纳士进行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改革,为战争提供坚强的后盾;毫无疑问,出于频繁兼并战争的需要,军事武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作为近身防卫型的武器对军士们来说,优势明显,军用剑逐渐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短兵器。

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兵器器械来说,当然是剑的时代,历史上记载的名剑,在这个时期辈出,当然这与冶炼技术、冶铁技术的提高,以及大批铸剑工匠的出现有关;在短兵器中,剑质地优良,造工精美,锋利无比,早已成为这个时代尚武精神的象征。

在青铜时代以及铁器出现的初期时代,剑在战斗中是主要利用的兵器,剑不仅是军士们征战沙场,与敌搏斗,近身防卫的武器,也是这个时期百姓喜爱的配饰武器,春秋战国时期,佩剑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正在形成一种文化,有文化礼俗作用功能。

例如,答谢渔翁的救命之恩,伍子胥所送的礼物就是剑;越国勾践送给子贡的礼物也有剑,吴国战胜越国后,越国进贡的物品依然有剑,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剑是占有很重要地位的。

春秋战国时期,剑有哪些种类呢?

笔者通过查询史料得知,春秋战国时期剑的种类按照地区分类,可以分为六大系统:中原系统、巴蜀系统、东北系统、北方系统、西南夷系统、百越系统等等。

中原铜剑

主要分布的地区就是现在的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山东以及陕西等地。

主要的剑型有三类,第一类是整体合铸,也叫东周式铜剑1型,圆盘形的剑身,圆柱形的剑茎,凹形剑格,剑刃前部向内侧收束有一定弧线曲度,这种剑多带有两个圆箍,也有少数的剑不带圆箍或者带有三个圆箍。

第二类也是整体合铸,叫东周式剑2型,与1型非常相似,最大区别就是剑格成“一”字型。

第三类叫扁茎剑,剑的首、格、身都是分铸合装的,这种剑与前两种剑的差别挺大,剑茎是扁条形的,上面常有折肩和穿孔,剑刃前部也是向内收束成弧曲。

中原铜剑的形制特点,继承了早期的西周铜剑,也吸收了吴越青铜剑的优点,剑的长度和厚度都较西周时期的剑有利明显的增加,例如,春秋时期的中原剑长度大多为50-60公分,战国时期由于作战的需要,剑长多在70-公分左右,并且剑的技艺变化有明显成熟。

东北利剑

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北地区,主要指的是现在的辽西地区,以及与内蒙古交界的地区,东北利剑主要特点是剑刃有较大幅度的弧曲,也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銎柄式曲刃剑,剑身有剑脊,后接銎式柄,剑刃两侧都有弧曲。这种短剑,剑身长,剑柄短便于单手握持。

第二类是,短茎式曲刃剑,剑身中部也有凸起的剑脊,呈圆柱形,但带有血槽,后面接短茎;剑身两侧刃弧度大,很像乐器中的琵琶,也称“琵琶短剑”。这种剑,剑茎较短,需要装上短柄缠上麻绳使用。

由于制造剑身的材比较重,要想保持剑身和剑柄的平衡,需要在短剑柄上装上附重物质,一般为石器或者石质等物质,这样就能使得剑的重心平衡,还能加重刺杀力度。

第三类是,匕首式曲刃剑,这是上述两种东北剑与胡剑相互融合的产物,剑身与剑柄是连铸的,流行于北方和东北接壤的地区。

巴蜀柳叶剑

先秦时期,巴蜀民族居住地势四川盆地,其中川东是巴族,川西是古蜀人,他们民族文化以及生活习俗都极为相似,古蜀地区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向西扩展到四川西部高原,向西南则扩展到云贵高原,这里山林密布,沼泽众多,短剑作为兵器,便于在森林中行走,便于携带,也便于贴身近战,还可以通过中短距离投掷杀伤敌人,所以,巴蜀民族好用剑,尤其掷剑。

巴蜀地区剑,剑身大多呈柳叶形状,被称为巴蜀柳叶剑,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剑身呈柳叶形,剑身有凸起的中脊,两侧有血槽,斜肩扁茎,茎部有孔;剑身不长,多数在30-45公分左右,很少有超过50公分的。第二种柳叶剑,比第一种还要短,剑身无凸起的剑脊,也没有血槽,位于中脊线上的茎部有两个孔,剑身长度约为30公分,配有独特的双剑鞘。巴蜀柳叶剑极其精美,剑身装饰极具特色,纹饰丰富,既是防身利器,也是上好的装饰品。

北方短剑(胡剑)

北方短剑也称胡剑,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及以北的草原地区,是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兵器,胡剑主要分直柄短剑和曲柄短剑两大类,但到了战国时期,直柄短剑逐渐替代曲柄短剑,本文主要讲述下直柄短剑。

直柄短剑主要分三个类型,一型,二型和三型,这三种短剑的主要区别在于剑柄。其中一型短剑,剑柄呈“一”字型;二型短剑,剑柄呈单环形;三型短剑,剑柄呈双环形;当然这三种剑绘制的图形也不一,有的以几何纹路,有的以鸟兽形象。

相对于中原系统短剑来说,北方胡剑形制纷繁复杂,剑体长度相对短,大概有20-33公分,剑器、剑身的图文装饰多,除了动物纹饰、几何纹饰外,还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图腾有关。

西南夷系统滇式剑

西南夷,主要包括在云贵高原以及川西地区众多少数民族的统称,剑的分类主要有滇式短剑,滇西式短剑以及滇西北和川西高原之剑。

其中,滇西短剑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格短剑,一种是有格短剑,这种剑表面涂有高锡层,具有防锈和装饰等作用。

滇西式短剑,大多采用整体合铸,剑长大多在30-40公分,也有少数20公分的短剑和超过50公分的长剑,剑首一般为椭圆形,中空的剑茎,剑身呈柳叶形与巴蜀之剑相似。

滇西北和川西高原青铜剑体现了相互交融的特点,既有北方胡剑系统特色,又受巴蜀柳叶剑和滇西式铜短剑等风格影响,剑的形制多变。

百越之剑

百越之剑其代表作为: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的百越,就是南岭山脉的南北地区,涉及到现在的福建、湖南和两广地区。百越之剑主要以扁茎铜短剑为主的器型。根据流行时间可分为,盛行于春秋时期的早期扁茎铜短剑,剑身呈柳叶形,在扁茎、斜肩、茎部等部位都有穿孔,装柄的方式是使用绳子穿孔在茎部夹装木条。

战国时期,出现的扁茎铜短剑,与春秋时期有着明显差别,也是扁茎,但少有斜肩,多为折肩,剑脊部分有凸起,剑身截面略呈“十”字形,剑首有圆盘形,还有凹形的铜剑格。此外,在岭南地区,还有存在一些剑身,剑柄整体合铸的剑,它们在形制和装饰上很有特点。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短剑,不仅款式多样,分布普遍,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形制、纹饰都带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烙印,那个时期的短剑在意识上不仅是作为兵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为什么剑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这么重要的地位呢?

笔者认为这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崇武精神,好剑之风,养士之风、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剑与侠精神完美结合有关:

好剑之风

好剑之风盛行于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之士中,有一类人出身贫贱,凭借自身高超的武技和勇力,投身于权贵门下,这就是私人豢养的刺客或者剑士,他们是主子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清除异己的打手。对于这些“私剑之士”,他们不仅好剑,而剑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战争频繁,君臣矛盾,臣臣矛盾,甚至王室的父子矛盾加剧,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于是刺杀行为便应运而生,例如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聂政刺韩相,荆轲刺秦王等等。短剑是刺客最常用的工具,由于短剑轻便而简洁便于携带,且双面有锋刃,是近身搏杀的有利武器,短剑还可投掷,总能完成致命一击。

剑技是历史上出现较早的短兵武艺,春秋战国时期,是剑文化的启蒙时期,剑术得以在民间迅速发展,从而出现了许多剑术高超的武术家,剑也就自然地受到众多侠客的追捧。在那个时期,剑不仅是先进武器的代表,也是尚武传统的象征物,剑在人们的心中渗透着一种带有神秘感的超人威力。

养士之风

战乱动荡的春秋战国,领土疆域、思想文化、政治结构、甚至社会结构都发生变化,由于一切特殊原因,总有一些人会被历史所抛弃,成为一族没有耕地,没有职业,四处漂泊游荡的人;这些人当中,有一些人有武艺,有豪情壮志,有一技之长,急需寻找用武之地的人。

而各诸侯国公卿,为了争权夺利,或者国家之间为了开疆拓土,他们需要人才来辅佐自己,于是养士就出现了,而这些有武功,有胆量的养士就是侠客。在战国时期,养士已经成为一种风尚,权贵们可以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份,也可以让他们为己所用,为自己争权夺利排忧解难。

养士之风盛行,为侠客产生拉开序幕,为侠客提供了物质动力和实现自我价值奋斗的舞台,旧的制度,旧习俗被打破后,侠客逐渐被人们认可,并广泛分布于各诸侯国中。

侠客精神

对于侠者,他们武艺高强,不甘平庸,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身武艺来实现价值,他们或许依附于贵族,等待重用;或许投身于行伍,希望建功立业;或许行走江湖,打抱不平,为民除暴;或许混迹于官僚政客门下,以行刺暗杀为己任,他们就是剑士或者刺客。这些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勇气,讲义气,守信用,他们可以称之为侠客精神。

在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侠义之情与好剑之风的完美结合,侠客们仗剑行天下,他们尚武崇义的精神逐渐被人们所理解,他们视剑为宝的行为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剑侠的出现,除了全民尚武、习武的社会氛围外,还跟当时弥漫于社会的好剑之风有关,正是这独特的社会心态,使得行侠文化盛行,特别是剑与侠的融合,及大地促进了剑的发展和普及,为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增添神秘色彩。

参考文献:《韩非子》、《史记》、《古剑的历史与传说》、《中国游侠史话》、《中华武术》、《中国武侠史》、《中国之武士道》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15.html